工艺溯源——润色技法
发布日期:2013/10/18 10:12:08 浏览:972 次
润色技法
——皮色法
香云纱起源于渔民浸泡渔网的方法:
相传珠三角渔民用薯莨汁浸泡渔网使渔网变得坚挺耐用,渔民在浸泡渔网时,衣服上也染上了薯莨汁,日而久之,渔民的衣服和他们的工作环境里的河泥发生化学反应,渔民觉得衣服浸泡了薯莨汁后,衣服也像渔网那样坚挺,再沾染了河泥使衣服发出黑色的光亮,衣服越穿越柔软耐用。因此,渔民也开始将浸泡渔网的方法用于浸泡日常生活的衣服。珠三角当时到处都是桑基鱼塘,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,因丝绸面料用久了较易发黄,并易绉,不耐穿。生产丝绸的农户逐渐将这种渔民浸泡织物的方法,用于浸泡丝绸面料上,这就是莨纱绸染整的前身。后来,经过不断的实验改良,在岁月的积累下逐渐发展成如今的香云纱染整工艺。
如今被称为“软黄金”的香云纱,其实是“渔耕文化”的产物,是渔民、桑农、丝绸户在漫长的岁月里互相作用的智慧成果,在手工染整的工艺过程中,像过河泥等工序无不透着浓浓的“渔耕味”,是桑基鱼塘生产景象的再现!
同源香云纱:
在走访、调研、解读“渔耕文化”的过程中,发现“渔网”这玩意很有意思!它不仅是渔耕文化的重要标志物,承载着渔耕文化的生命气息,而且透过渔网可以解读出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种种辩证关系。。。。。。
在渔网身上,在渔民的劳作里,在自然的现象下,深入剖析渔耕文化及事物的自然机理,进而研发出物件表面的“润色工艺”,与香云纱的染整工艺相比,复杂程度相当,工序繁琐,手工作业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,走完工序需要20天左右,还跟气候有莫大关系!而且原材料地域性很强!
润色工艺出的效果就是那种“自然之气息,渔耕之粗犷”的感觉,深入诠释就是天然、淳朴、乡土、原始。。。。。。人文、粗犷、古拙、厚重。。。。。。
它似乎有纹理,但又不规则。似乎散着水性,但又不会沾湿你的手。 它像日夜劳作、岁月沧桑的老农的皮肤,粗粗的,并且很有岁月的质感,而不像深闺中的大家闺秀的皮肤细嫩光滑。透过它可以领略物竞天择、自然鬼斧,也可以体味渔耕劳作、历史沉淀!
为什么叫皮色法?在渔耕文化的大背景下,某些渔耕物象的皮色和润色工艺出的效果是相当的,所以就定义为“皮色法”。
皮色介绍:
黄鳝、蚯蚓是渔耕文化背景下很是接地气,很贴切,很能代表渔耕味的物象,因此在深研渔耕文化和润色工艺的技法配合下得到两个典型色——黄鳝皮、蚯蚓皮。
黄鳝皮:大器典雅、不失鲜活、一眼灵秀、不落俗套,像嫁入大户多年,已作人母的女人,虽已没有闺秀时的容貌,但岁月的历练,内外兼修,言行举止,得体有度,秀气外露,典雅动人!
蚯蚓皮:古拙灵气、厚积薄发、枯木深沉、怒放生命,外表像经历岁月的老者,但骨子里将岁月的沉淀升华提炼成精髓,随时指点江山!
注:在不同的受体上,用量不同,工艺流程不同,气候条件不同,最终表现的颜色效果是有差异的!